轉載文字來源
談到城隍信仰也是由來已久
禮記有載:「天子大蠟八,水庸居其七」,也就是說天子所舉行的大祭典有八種,
其中「水庸」排第七位水者隍也,庸者城也,水庸就是城隍之神,可見周朝就有拜城隍了.
不過初期拜城隍也是沒有神像,
只有設平台祭拜由於城隍只是玉帝底下的一個官職不是某個特定的神,
所以城隍雕像祭拜的記載最遠只能推到宋末而且初期也是以歷史人物為主。
例如宋朝的包丞,宋末的文天祥都有被雕像做為城隍的記錄
城隍信仰的大流行也是與朱元漳有關朱元漳認為他既已貴為天子,
天上仙班的任免他或無法置啄,但派到凡間的神仙他當然有權決定。
(事實上後來的皇帝不只地上的神要管,連天上所屬陽界的神也照樣派任加封;譬如媽祖被封為妃又被封為后,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中因為城隍兼管陰陽的特性,而且對陽間作惡的人有現世報的傳說,認為有助於社會治安管理,故大加推崇。
規定地方官吏要盡量建城隍廟。有了城隍廟,官吏更要按時祭拜。
故城隍廟成了官廟的形態。城隍的官階也由皇帝派任。
這種現象在明清兩代都沒有什麼改變。城隍信仰的內容必須在此說明。
一般都認為人從出生到死亡都由城隍爺監管。
換句話說,人不管為善或作惡,城隍爺都有記錄。
城隍爺旁邊的文判官手上拿的一本就是記載人一生功過的生死簿。
人一但過世,城隍爺即派謝將軍及范將軍(一般稱為七爺八爺,本廟則稱為大爺二爺)予以拘提到城隍廟。
經過判決以後可能可以升天入仙班,也可能被判下地獄第幾層,鐵算盤就是用來計算功過之用。
然後即由金將軍銀將軍(俗稱大鬼小鬼,也有稱枷爺鎖爺)負責連同生死簿一起移送。
所以閻羅王的生死簿就是由城隍爺移送過去的。
這時牛將軍馬將軍(俗稱牛頭馬面)站在奈何橋上依據判決內容而讓路升天或踢入地獄。
牛將軍力大無窮,馬將軍快速無比,任何人想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城隍爺座前六位將軍的由來。
所以有的城隍廟一進門就寫著【爾來了】,
意思就是說還好你現在來了,否則有一天你還是非來不可。
換句話說,城隍爺是不管輪迴的。
從人一出生即開始接管,直到死後送入陰間則責任結束。
若因故在死後未入陰間而在陽間飄蕩的鬼魂才由城隍爺監管。
所以城隍是與人關係最密切的神明。
由於城隍信仰有這種特性,所以一般人都認為既然祖先都是經由城隍廟進入陰間,
那麼祖先現在在那裡,所受的待遇如何,城隍爺這裡一定有最詳細的資料。
道教認為祖先在陰間受苦會影響子孫在陽間的運途,
甚至會令人心神不寧,嚴重的還會引起精神方面的疾病。
所以一般人到城隍廟拜城隍,除了祈求自己運途順遂,
也祈求城隍爺替祖先說項,早日脫離苦海的意思。
所以一般人每年都會到城隍廟超渡祖先的原因在此。
在城隍廟前虔誠祝禱的信徒
這是台中市忠孝路的城隍廟
廟旁東側的山門與西側外牆
西側的民宅
泰式廟宇下的本境地基主立碑與廟埕的金爐
西側山門與東側巷道內的神壇
後方的種福林牌坊與通往忠孝路的通道
種福林的壁畫與平台下的水缸(應該廢棄不用了)
廟前山門與東側走道的金紙
西側的范將軍
東側的謝將軍
中庭放生的烏龜
牛將軍與馬將軍
十殿閻羅壁畫(東側)
西側的十殿閻羅壁畫
這十殿閻羅的畫作最早看到時是唸小學時在中元普渡的廟會中看到的掛圖.
第二次則是在八卦山大彿的肚子裡看到的,今天在城隍廟應該是第三次看到.相隔了幾十年,但內容是一樣的.
若以現在的分級制度來看,應該屬"兒童不宜".但是,廟宇宣教也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至少在看過這些畫作之後很容易的就可將"上刀山,下油鍋"這幾個字有個具象的認識.
突然想起來了,印象中在早期喪家的"做師公"儀式中好像也曾看到過.
農村中家有喪事,可謂幾乎全村都會動員起來,在喪禮進行期間也有各式的雜耍與陣頭...雖是喪禮,可也熱鬧非凡.
尤其是出殯的行列與陣仗也是頗有看頭,雖然大人都會交代需迴避或不可直視.但有時在上下學途中仍會遇到.
畫作中也為各殿閻羅所執行的刑罰做了文字注解,望著受刑的圖象,心中那種震撼與畏懼可不是三天兩天就被遺忘的.
對照著文字的解說,我想這種教化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帶小朋友上城隍廟,這堂課上一上...或許會比訓導處還好用! 呵呵...
拾元樂捐芳名石刻
樂捐拾元就可在石牌上留名,再看看信女的芳名...某氏,某氏的...大略也可推算出是何年代了.
每一段修廟募款的歷程也都雋刻在石塊上,即使已被香煙燻至變色...但文字仍清晰可辨.
最近的一片樂捐芳名石刻,最高金額是以百萬計.
信女的名字已不再有"氏"這個字出現.所謂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時勢的變遷與人事的更迭都在這兒了.
廟宇的外觀與內部陳設或許會有所異動
可是祂仍是屹立於天地之間,也是人與上天心靈溝通的一處會所.
宗教信仰透過廟宇,教堂教化眾生,而人也依著神的旨意與規範向善,有法有教.閃過法條;可未必躲得教條啊!
廟前的百姓家宅或有破敗沒落之時,但人們心中的信仰卻不會被磨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