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隨俗...這是某美商公司今年團購的新年伴手禮,伊甸的牛軋糖.
非常有創意的紙筒包裝
包裝底部的感謝紙條
超卡哇伊的虎頭紙標.
蘇菠麵的"老目"拿著這個標頭,拉著蘇菠麵跑到理髮店,要求理髮師照著圖像幫蘇菠麵理個"虎頭"...
老闆娘說:妳這個老虎太複雜了...我不會理啦!
我說蘇菠麵的娘啊!..哩嘛幫幫忙! 沒知識要看電視是沒錯啦,不過,那個老虎頭的理髮師是在對岸滴,
不是每個理髮師都有這份功力的啊! 看電視也要用點心啊! 真是...
這是阿嬤今年的"貴"!甜貴,發貴,還有菜頭貴!
順應時代潮流,甜貴改採精緻小巧的樣式,不過,菜頭貴仍維持以往的一大蒸籠模式,夠大夥兒吃到初五隔開了.
古早味的醃製蘿蔔開胃菜與冷盤的滷雞內臟.
還有阿嬤泡菜
滷牛腱
滷牛肚
湯濃,料多,肉大塊的滷牛肉.吃牛補牛! 呵~呵~
過年常備年菜...長年菜.
經典美食...麻油雞."哇搭姑熙"全酒的喔!
不怕人吃的"庄腳版"大雞塊!
加了當歸與枸杞的蝦子
上個月阿嬤去喝喜酒,由酒宴中現學現賣的飯店菜色.
原版的菜餚是有勾芡湯底的,這是"菜尾",湯汁被喝得差不多了,所以料多於湯.
算一算...有碗豆莢,筍丁,甜椒,蘿蔔,栗子,胡蘿蔔,綠蘆筍,牛筋,薑片...等一大堆材料
阿嬤識字不多,也不會抄筆記...可是,就是有辦法讓她吃過的好料"再生"出現在桌上,
讓沒參加的人也可嚐到美味.這個就真的粉厲害了!
阿嬤的年菜當然不只這些,今年還順勢的隨著鄰居們訂了一鍋沙茶魚頭火鍋與芋頭米糕,
其他如蝦子,生魚片,筍乾,自製的臘肉,還有喝喜酒時學來的特色菜肴...都被一掃而空.
目前看到的是年菜的"備分",有吃又有拿的.
年前記得清理冰箱,因為這些"備份"將會進駐,讓我們無虞年假的民生.
今年加碼的"阿拉貴"...阿嬤每年除了經典古早味之外,還會來個加碼的意外驚喜!
阿拉貴原意是什已無概念,只是跟著唸跟著吃,最早記得是用藺草綑綁,曾幾何時連粽子也都改用棉線了.
蒸煮後的"貴",散發淡淡的月桃香(包裹的葉片是月桃葉)
內容物就是這個樣,綠色的斑點是艾草.
內餡是豆沙,所以是甜的口味.鹹的通常是蘿蔔絲內餡.
月桃的香氣,綿密Q軟的外皮,有點綿又不太綿的豆沙餡...就是這個味!
看看豆沙餡吧!這不是紅豆,而是"敏豆"或"花豆"(像剉冰或豆花加的那種豆豆)熬煮後以手工輾壓而成的.
粗細不一而且還有塊狀或顆粒狀的,口感不同於一般的量販豆沙餡.
三兩下就嗑光了!口齒留香之外,就剩下康寧盤上兩片散著淡淡清香的月桃葉了.
阿嬤的手工"阿拉貴",令人懷念且無可取代的"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